20 Feb 2008
道具
被停擺、被滯留,
在 拍與被拍之間的一弧拋物線。
沾染點主角的俗艷鼻息,
竊取點導演的乍現靈光,
打著節拍的是,沒人傾聽的到的心跳。
不說話的時候,被默許是片廠內任何人的粉絲。
也許,就這麼替自己下個註腳。
非關搶眼。
11 Feb 2008
對切
僅憑直覺的動作,將那張泛著油墨印漬的書籤撕成兩半。
左半那張被夾進卡爾維諾的中古世紀東方,此時的馬可波羅正走到摩里安那。看不見的城市第七章。剩下的那右半在七小時之後,被放逐到曼哈頓B大道與C大道之間的公寓裡,是米勒教授住處。獨角人第三十頁。「到了那一天,你將會是所有象徵的象徵。」這個威尼斯人這麼對忽必烈說。沈浸在魔幻寫實寓言時光裡的左半開始輕蔑地睥睨著右邊。此時的米勒心裡卻納悶著,「有時候我覺得,心智-至少是我自己的心智-並非如我們喜歡想像的那樣有無限的空間,反而是相當基本的器官...」右半處在理性兼具感性的自我剖析,卻似乎暗喻著其淺在的人性,瘋爆、激烈、偏執。「啟程,朝東方走三天。」璀璨富麗的虛實糾纏是卡爾維諾用來為忽必烈畫下曖昧的領土邊界;翻至第二百一十九頁,往曼哈頓反方向走了二十哩路,米勒卻始終不肯面對殺了人的事實,詹母士萊恩思用了懸疑推理元素與摩登詩質語彙描繪了最灰暗的人性地圖。
毫無疑問地,文字對切了寓意。
宇宙、每分每秒、關上門之後、眨眼皮的當下,對切,永無止息。時間點的並列,空間的拼貼、角色的錯置。如同寓言一般,按下快門的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的當下,亦瞬時作出了對切。
3 Feb 2008
1 Feb 2008
out of focus
也許很刺激,也也許很溫吞。
焦點的用意往往是欲去模糊的一種手段。
out of focus
何謂俐落?何謂大膽語彙?又何謂張力的所在?
充其量,
是 假象被製造的理由。
貪婪地妄想著,用當下展演出抽象的永久。
那不然,打破焦距、打破影格、打破影音同步、打破...
用卡謬式冷冽把持一秒二十四格的真理,黏接每一個完美轉場。
唯一被安排的,是那
那是一種含有目的、含有慾望、含有企圖的眼神。
也許曖昧,卻也是在現實中不斷被撞見的疏離。 不可否認。
四分三十四秒之前,飽足的視覺符號在無意義地流竄著。
五分零零秒之後,恍然悟到 一切的運轉是可以很純粹的。
即使失焦,
也必須,永遠
尋找一對眼神。
靈感來自
李‧雅諾影像展的作品“與碧娜有約”
solo exhibition by Lee Yanor “coffee with Pina”
Subscribe to:
Posts (Atom)